您的位置:首页» 刊物丛书

“航空发动机出版工程”总序

发布时间:2015-05-29
“航空发动机出版工程”
总 序

 

     自1903 年12 月17 日人类首次实现有动力飞行以来, 航空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 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 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人类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飞机进入喷气时代始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发明, 飞机突破声障、实现马赫数2 和马赫数3 的飞行主要是由于加力式大推力发动机的出现; 飞机实现垂直起降则仰仗于可旋转喷管发动机的研制成功; 巨型宽体客机的问世更少不了大涵道比、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 第四代战斗机的超声速巡航和超机动性主要是依靠发动机的高推重比和矢量喷管。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航空发动机已经发展为可靠性极高的成熟产品, 正在使用的航空发动机包括涡轮喷气/ 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等多种类型, 不仅作为各种用途的军民用飞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动力, 而且利用航空发动机派生发展的燃气轮机还广泛用于地面发电、船用动力、移动电站、天然气和石油管线泵站等领域。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机械制造、电子、控制、材料和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目前,全球飞机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制造业的收入已占航空制造业总收入的40% 左右, 年收入超过1000 亿美元, 到2015 年将达到1220 亿美元, 人均年收入35 万美元, 仅美国从事航空发动机及零件制造的公司就有1000 多家, 年收入超过600 亿美元。
    进入21 世纪, 航空发动机正在进一步加速发展, 将为人类航空领域带来新的更大变革。目前, 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正在向齿轮传动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多电发动机、间冷回热发动机和开式转子发动机发展, 非传统的脉冲爆震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涡轮基组合发动机, 以及太阳能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等也在不断成熟, 这些发动机的发展将使未来的航空器更快、更高、更远、更经济、更可靠, 并能够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 并将使高超声速航空器、跨大气层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成为现实。
   但是,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绝非易事, 作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端产品之一,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 工业之花”、“ 皇冠上的明珠”, 具有技术难度大、风险高、耗资多、周期长等特点, 要求在相关的工程技术领域具备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 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美国将航空发动机技术描绘为: “它是一个技术精深得使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 它需要国家充分保护并稳定利用该领域的成果, 长期的专门技能和数据的积累, 以及国家大量的投资。” 法国将航空发动机工业描绘为: “ 航空发动机工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工业, 是当代尖端技术的标志。进入这个竞技场的顶级‘ 玩家’ 数量非常有限, 其门槛设置得比其他航空专业更高, 这意味着竞争者进入的难度更大。” 目前, 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只有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等少数国家。
     我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起步并不晚, 在中华民国时期就曾试图建立航空发动机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于1951 年开始建立航空发动机修理厂, 经过60 多年几代航空人的艰苦努力, 如今我国已建成比较完整的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体系, 研制生产出了6 万多台航空发动机, 已进入世界少数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行列。但是, 我国航空发动机在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制方面与先进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学习国外航空发动机的先进发展经验, 对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势必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织出版《航空发动机出版工程》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平台, 使读者对航空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更科学、系统的认识, 对国外航空发动机的产品发展经验、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发展路线有更深刻的理解, 对航空发动机发展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更充分的重视, 以唤起广大读者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并积极投身到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期望这套丛书能够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人才培养, 航空发动机的科研、生产和使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更大发展做出贡献!

 
林左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2013 年3 月